藝術生沒動力學習文化課?原因及解決辦法都在這里
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 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應該 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 1.“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根源:不了解自身潛能優勢 這類高中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在于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往往不夠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這類同學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潛能優勢。 2、“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知道為啥而學”根源:目標不明確 這類高中生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數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大學而學,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沒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隨大流,過一天算一天。這類同學需要明確目標,需要別人幫助其專業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才能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3、“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會學”根源:學習技能低 這類高中生的學習技能發展滯后,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習任務經常完不成,容易陷入書山題海,產生知識漏洞。這類同學急需提升:學業目標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課堂學習效率、各學科學習技巧等學習技能。 4、“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學不會”根源:認知能力低 這類高中生與學習有關的基礎認知能力,如記憶能力、思維轉換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這些能力有一項不足,就會直接影響學習效率。導致這類高中生盡管在學習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獲甚微,還會嚴重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并且這類問題不容易被發現,無論是高中生自己,還是教師。 5、“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沒法學”根源:情緒不穩定 這類高中生容易受周圍環境、人際交往等因素影響,從而無法安心學習。比如常見的考試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堅持性差、厭學、抑郁等,這些困擾過度地消耗了高中生的心理資源,縱使潛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發揮,最終學習也受到嚴重干擾。 那么, 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 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1.承認差異,發現孩子的潛力所在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抵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家長要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點和長處。人有差異性,要承認差異,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勢。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2.別把孩子當成裝知識的米袋子到底什么樣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為人很好,動手能力很強,常愛提問題,那也是好孩子。家長要尋找、激發孩子的優勢項目,在這方面多鼓勵孩子。 其實家長要想明白,你是要培養一個裝知識的“米袋子”,還是要培養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識型的還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養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輸,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對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問,你還要啟發他問。 3.讓孩子體會成就感個人覺得,家長在學習上不要大包大攬,但是在培養孩子自信自強這方面要有意識的作為。 莫言為什么會喜歡寫作?他自己回憶說,就因為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很喜歡他,把他的文章當做范文讀出來。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小孩子要鼓勵,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有興趣。 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有一點可以做,就是讓孩子做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要為孩子解決具體問題對家長來說,只有鼓勵也不夠。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你只是在旁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義不大,要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可以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對5題的時間記錄比較,或者“限時計數”的辦法,給他10分鐘看他做對幾道題。這方法同樣適用于抄寫詞匯等作業。 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5.家長做榜樣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三條途徑:自我學習,同伴合作,專家引領。自我學習和同伴合作剛才已經談到了,“專家引領”的這個“專家”對孩子來說,包括家長。 最好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不是跑去看電視、打麻將、跳舞,也不是站在門口看孩子是否在寫作業,而是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學習。 現在流行一句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 現發現學生當中凡是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家長有什么事情會和孩子討論,家長陪伴孩子成長,是良師益友。這種家庭氛圍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