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里的運動
房間里的運動
至于這日何時到來,是否能到來,暫且不管,現在的這種植物人般的生活已經使得我感到極為的不舒服,有時候甚至覺得可笑,似乎人類的物質繁榮在很大的程度生都是人類虛榮心的結果,人與人之間,國家之間,都在瘋狂的為在經紀上擁有更多而不斷的相互競爭,拼的你死我活,而那些世界上還有相當的部分的人口每天會因為沒有食物或者各種惡劣的生活環境而走向死亡,對于走向滅亡的必然性的人類來說,在解決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基礎之上的其他繁榮會顯得毫無意義,唯一有意義是此時此刻的幸福和珍惜眼前的每個人和各種感受。
可是,要保持靈敏的感受,就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于是,在狹小的廉租房的空間里,我開始尋找各種不同的保持身體健康的方式,剛開始畢業的時候,由于很好的保留了大學時候鍛煉的習慣,于是,每天下班吃晚飯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做幾組俯臥撐,然后,抓在門框上,坐上幾組“單杠”,再壓壓腿,活動活動手腕腳踝,可是,由于房價不斷的上漲,而我的工資卻在老板的剝削下不斷減少,到了現在租的房子連想要抓住當做單杠使用的門框也沒有了,所以只好去尋找其他鍛煉的方式了。
一日,吃完午飯,打開一個網站,這個網站有著有強烈節奏感的背景音樂,不知不覺的,我的身子也跟著音樂的節拍扭了起來,剛開始的時候,幅度很小,可是,這一發不可收拾,誰知這扭得越來越厲害,人也從原本坐在凳子上,站了起來,雙手,腰,屁股,腿,不到一會就全動了起來,特別是當身體的每個動作跟著音樂的節拍的時候,能給我帶來一種莫名奇妙的快感,不知不覺,一會就一刻鐘過去了,等我停下來的時候,已經是全身冒汗了,昏沉沉的腦子似乎也變得清醒起來,這才忽然發現,我竟然自發的舞蹈起來,而且竟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比起之前的俯臥撐和單杠,這種有節奏的運動顯然愉悅多了,于是,漸漸地,隨著隨著音樂起舞,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后來,我也開始慢慢的身體的各個部位之間的協調,再到后來,關注動作帶來的視覺效果和美感,不到一年的時間,竟然在舞蹈方面也略有小成,只要有音樂,有節奏的地方,我都可以一口氣的帶來一小時優美的舞蹈來,當然,這也改善了身體的狀況,腦子也變得清爽了許多。
然后,總會想起當初那種在有節奏的音樂的帶動下第一次莫名的扭動,似乎,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這種身體的語言,自從人類社會之初,便已經產生,在電影中,會經常看到非洲某些原始部落的人,手中拿著長矛,圍著篝火,伴隨著簡單的節奏,跳著各種各樣的舞蹈。
身體語言也是語言的一種,而且有著語言本身所不能表達的感情在里面,當大家都扭動的身子,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即使不用說話,每個人也能明白其他人此時此刻心中的快樂,至于舞蹈的起源如何,當然,對于現代人來說,只能去從歷史的資料之中去尋找,這也就不可避免的像其他學科一樣存在著許多的紛爭被派別,一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關于舞蹈的起源的學說:
㈠ 模仿說
來龍去脈:始于德謨克利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古希臘哲學家;
經典學說:“藝術本是一種模仿的形式”、舞蹈的目的應該是“通過節奏性的動作去模仿性格、感情和行為”。
㈡ 游戲說
來龍去脈:始于19世紀的德國學者K.畢歇爾;
經典學說:人類“模仿的本能和愛好一切實驗的本能”導致排除功利目的的各種游戲,給人帶來身心放松的快感,并使人的過剩精力得到健康而合理的發泄。游戲先于勞動,而藝術則先于有用物品的生產。”
㈢ 勞動說
來龍去脈:始于19世紀的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以及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政治家G.普列漢諾夫;
經典學說:“游戲是勞動的產兒。沒有一種形式的游戲不是一某種嚴肅的工作做原型的。不用說,這個工作在時間上是先于游戲的。”馮特如是說。“解決勞動對于游戲——或者也可以說,游戲對于勞動的關系問題,在闡明藝術的起源上是極為重要的。”普列漢諾夫如是說。
發揚光大:中國當代美學家鮑昌為前人的“勞動說”和“游戲說”重新定位之后,更對游戲和舞蹈的不同本質加以界定:“游戲的中心目的是在于重新體驗使用過剩精力時的快感,而舞蹈的中心目的是在于表現人的某種生活、思想和情感”。鮑昌并為“勞動說”提出了兩點論據:一是“勞動動作本身的標準化、定性化趨勢,產生了勞動舞創作的需求。”二是“原始人為了傳播勞動技能和生產知識,創作了……不少帶著教育和訓練意義的勞動舞”。
㈣ 圖騰說
來龍去脈:始于20世紀初的美籍德國藝術史學家C.薩克斯;
經典學說:圖騰崇拜是原始人類最早期的信仰儀式之一;“圖騰”本是印第安語言中TOTEM的音譯,意為“親屬”和“標記”。人們當時篤信,不同的氏族起源于不同的動物、植物或其它物種,而只有用舞蹈這種最基本、最直接的生命形式去鼎禮膜拜它們,才可以達到彼此間的溝通與合一,從而既保證它們的興旺發達,又轉而求得它們的保護,保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兩旺、天下太平,由此導致這類舞蹈的大量產生。
㈤ 巫術說
來龍去脈:始于19世紀的英國民族學家E.泰勒和W.格蘭德,以及同時代的美國人種學家和科學人類學的創始人L.H.摩爾根;
經典學說:在原始社會中,最早的巫術舞蹈是由全體氏族成員來跳的,而由技巧過人的巫師獨自表演,則是后來的事情。在原始社會的日常生活中,專業巫師的巫術可謂包羅萬象,有驅邪、打鬼、治病、消災、乞福、占卜、招魂、復仇、做媒等等,但其中無一不得借助于舞蹈。巫舞現象在任何一個曾通行原始薩滿教的民族,都幾乎毫無例外地存在過。
㈥宗教說
來龍去脈:始于19世紀的英國民族學家E.泰勒和W.格蘭德,以及同時代的美國人種學家和科學人類學的創始人L.H.摩爾根;
經典學說:“一切跳舞,其起源都是宗教的”。“舞蹈在美洲土著中間是一種崇拜儀式,并且成為一切宗教祭祀所舉行的儀式的一部分。”
㈦ 性愛說
來龍去脈:始于19世紀哲學家K.馬克思和19世紀進化論創始人C.達爾文,以及大量西方學者的實地考察結果;
經典學說:“人和人底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關系是男女關系。”馬克思如是說。“音樂的舞蹈都起源于性的沖動,起源于戀愛。”達爾文如是說。“非洲奧因一帶的布須曼人在青春期典禮上的唯一活動,就是跳舞!”西方學者如是說。同所有低級動物是通過肢體動作完成兩性間從求偶到作愛的全過程一樣,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也是通過雛形舞蹈完成兩性間傳宗接代的偉大使命,并同時享受男歡女愛的極樂快感的。形象地說,舞蹈是各種動物間“調情”的繼續。在這一點上,本來千差萬別的東西方舞蹈出現了異曲同工之妙。歐建平如是說。
不過,對于我們現代的人來說,不論舞蹈的起源如何,我們更為關心的是如何使得這門古老的藝術為我們所用,給我們帶來健康,增加我們生活的幸福。比如,作為一個企業的老板來說,可以將舞蹈作為員工的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企業有條件的話,可以從外面請一個舞蹈教練來教員工一些簡單和基本的舞蹈動作,特別是一些雙人舞甚至是集體舞,這樣,不僅能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豐富公司文化,同時對員工本人來說起到腦力和氣力調節的作用,還可以加強員工之間的交流和接觸,在某種程度上會極大的改觀企業的氣氛和士氣。
對于個人來說,不論我們居住的空間多么狹小,這古老的藝術總能找到他新的生命,也許不久,以下的場面就會出現,在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晚上,在一座高層的公寓樓之中,每個窗戶上都有一個不斷的扭動著伴隨著音樂的身影......


舞蹈
最新資訊
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