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把握-表演的節奏
節奏是宇宙中的一個基本的自然現象。節奏,是運動輕重緩急形成的現象——強弱或長短交替出現而合乎一定的規律、節奏,是客觀事物在自然界的發展中反復出現的有規律的現象;節奏是構成音樂、舞蹈、戲劇和電影藝術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一節奏是生命的機能談到節奏,游人會立刻想到速度,以為速度的含義就是節奏的意義。其實不然,速度只是指快慢的程度,而節奏不僅僅是以快慢而論,它還包括高低起伏、抑揚頓挫、一張一馳的變化。但速度與節奏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速度里蘊藏著節奏,節奏也離不開速度,只是節奏必速度更加立體化。節奏不同于速度,有時節奏松而速度快,節奏緊而速度慢。但二者又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有時相輔相成,有時則相反相成。你可以從橫向縱向,以及多種角度去理解節奏。因此,節奏并不是單一的速度快慢的問題,也并非單獨存在,或是單獨的手法,而其中的意義時非常廣泛的,而且變化無常,甚至讓你捉摸不透。那么,節奏究竟是什么呢?節奏存在于運動之中,存在于生命之中,存在于變化之中。有運動就有節奏,有變化就有節奏,有生命就有節奏。向能先生是這樣從生命的意義上進行剖析。
在聲明中,節奏是生命存在的特征,它是一種不穩定的然而又是連續不斷的統一體,而用以標志活力的本身也恰恰是這樣一個包含著張力的自然過程,它每時每刻都發揮著它的魅力,它和生命之間又一種非常微妙的關系。節奏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它悄悄的隱藏在每一個角落,但凡你細心觀察,就可以隨處領略到節奏的奧妙。世界的萬事萬物無一不存在節奏。人們正是從這種事務的高低、輕重、緩急、疏密、頓挫、抑揚、曲直的變化起伏的節奏中,感受到世界上所有生命脈搏的律動。總之,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節奏并推衍著節奏。
當前一個時間的結尾構成一個時間的開端時,節奏便產生了。最典型的節奏便是鐘擺的運動,它的擺動始終向著與重力相反的方向運動,這樣一來,第一次擺動就變成第二次擺動的準備。以此類推,每一次擺動都是由發生在這次擺動之前的那次擺動做好了準備,所產生的結果,便是一個有節奏的序列。
“節奏是生命的機能,在生靈方面,節奏是一種自然需要。人體中各種器官的機能都是一起一伏的自成節奏。在心臟跳動時,每一次收縮都是下一次擴張的開始,每一次擴張也是下一次收縮的開端。在呼吸運動中,也是同樣規律。這種生理的節奏又引起心理的節奏,就是精力的盈虧與注意力的張馳,吸氣時營養驟增,脈搏跳動時肌肉緊張,精力與注意力亦隨之提起;呼氣時營養暫息,脈搏停伏時肌肉弛懈,精力與注意力亦隨之下降。而這種相互之間的調節作用便形成了一種有機活動的規律。
“眾所周知,人的每一種激情,每一種心境、每一種體驗都有自己的節奏,。在我們生存的每一瞬間,都又一種相適應的節奏伴隨著。生活節奏是一條貫穿整個人類的線索,人類生活在無所不包而有千變萬化的世界中,無論從宏觀還是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都是多層次而富有節奏的。二、節奏是藝術的機能一個生命的形式也是一種運動的形式,如果你在車輪的邊緣上涂上一滴色彩,當車輪飛速轉動的時候,這時你看到的便不再是一滴色彩,而是一個彩色的光環,這個光環形式就是一個純粹的動態形式。生命的形式也是如此。藝術結構與生命結構也有相似之處,生命結構包括著從低級生物的生命結構到人類情感和人類本性這樣一些高級復雜的生命結構,情感和人性正是那些最高級的藝術所傳達的藝術所傳達的意義。一切藝術都是創造出來的表現人類情感的知覺形式。這樣,我們就能發現藝術實際上是在模擬生命形式,同時也在創造一種生命形式。為什么說這是再創造呢?因為生命形式歸屬于“自然”,而再創造一種生命形式則屬于“藝術”的范疇。自然,是在運動中有規律地發展的客觀意志,模仿人類心理情感,然后用藝術的手法,再現客觀事物、提示自然發展的規律。但是藝術模擬生命形式并不是單純復制,它在模擬的同時首先要去理解它、融會它,然后通過藝術的語言在特定的環境下以特定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因此,藝術節奏也是要以自然節奏為基礎,領悟、模擬自然節奏。所以說,節奏既是生命的機能也是藝術的機能。例如舞蹈也是一種可感知的形式,它表現了或具備著人類情感的種種特征,這就是人們所謂的“內心生活”所具有的節奏和聯系、轉折和中斷、復雜性和豐富性等特征。這些特征當中,包括生命所具有的一切特征。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中指出:“吉恩?D?烏丁在他那本論述藝術和手勢之間的關系的書中也曾經指出,生動的情感只能通過那些具有形形色色的節奏的形式而得到直接的表現,不管這種節奏是音樂的、活動的或是視覺的,情況都是如此。”
三、演員表演中的節奏節奏—電影的重要藝術元素之一。節奏在影片中一般表現為平穩、對比、重復、流暢、凝滯、停頓等到術語稱謂。創作影片時既要在導演統一構思下確定全片的總體節奏,也要處理每單元的具體節奏。并在總體節奏的控制下通過表演、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各部門體現出來。以下從五個方面談一下演員表演中的節奏問題。(一)、情感與節奏藝術所再創造的生命形式,就是對情感的表現,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形式,它把感情的所有方面都巧妙地安排在一起,使它們極為清晰地、有層次地呈現出來。我國的電影理論文章也提出“節奏是人的情感和情感脈絡的一種外化形式。”那么藝術類似于生命的特點就是節奏,藝術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情感,例如繪畫和造型藝術,光影的明暗,線條關系,這些都是為了表現節奏,而節奏最終是為了表現情感,一種情感是靠一種節奏的力量表現出來的,一種平緩的節奏,或者是一種緊張的節奏,一種簡單的節奏,一種豐富的節奏,所有這些節奏形式最后達到了情感的表現。節奏是傳達情感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為它本身就是情感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們之間永遠是一種鏈條關系。因此,節奏與情感也就成了藝術的中心問題。為什么有的人在激動的時候會全身發抖,有的人泣不成聲,有的人力竭聲嘶,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卻沉默不語這些情感的表達方式都是節奏與情感的密切關系所致。因為情感活動就是指伴隨著某種十分復雜但又清晰鮮明的思想活動而產生的有節奏的感受。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動作;哪里有動作,哪里就有情感活動;哪里有情感活動,哪里就有節奏。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節奏表現著情感,情感里蘊藏著節奏,而且節奏不僅可以推動情感的發展,還可以帶動情感。例如在芭蕾舞劇《天鵝湖》中,我覺得其中有一段比較典型,男主人公王子一直熱戀著女主人公奧杰塔,當王子向奧杰塔求愛的時候,先是以緩慢的抒情動作逐漸加強為猛烈的旋轉,當旋轉停止以后又緩緩地托舉起奧杰塔。這是一個由慢到快、又由快到慢的節奏,這個起伏的層次就很清楚地表現了王子的內心世界,從對奧杰塔的纏綿悱惻到內心的狂熱和激動又轉為對愛情的渴望,這一系列動作不同于一些直接的、奔放的愛情的舞蹈表達,而是一種非常內斂,充滿了很多激情但又十分迂回的復雜表達方式。在這迂回中存在著自我抑制的成分。最為典型的就是以這種旋轉的速度節奏來表現男主人公內心的激動,這就是一種特定情感的表達,通過節奏的頻率來加強情感的表現。可見,情感可以影響節奏,而節奏也可以推動情感。比如說,守夜人在嚴寒中不停地踏步,用手搓著自己的臉,那樣他就會覺得暖和,這就是外部速度節奏加快的緣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指出:“首先,沒有正確的、適當的速度節奏,就不可能正確地去感覺。”
(二)、性格與節奏節奏、情感與性格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密切,任何性格都要在情感表達中得到體現。性格是指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英勇、剛強、懦弱、粗暴等。一個人的性格能決定他自身的節奏(說話、走路和舉止姿態),而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特有的節奏規律、特有的情感規律、特有的生活規律,性格也就由此而誕生。每個人對待生活,都有不同的感受方式和行為方式,以及不同的處理手段,這樣就造就了不同的性格。齊士龍教授在《電影表演心理研究》中指出“性格之別的核心就是心理特點之別。”那么我們在飾演不同角色的時候,首先就應該從心理特點的差異上,去充分體現人物的情感,才能捕捉到不同角色的性格,才能夠準確展現人物的節奏。
|
|

表演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