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水粉畫表現畫面整體關系 僅會摳局部的考生快來看看
水粉畫怎樣才能表現畫面的整體關系,只會摳局部的美術生快來看看如下內容:
色彩關系中最大的整體就是畫面的色調。也就是畫面中各物體的顏色搭配要協調,這實際上也是變化統一。我們通常說一幅畫是綠色調、紅色調、紅綠色調、灰色調、冷色調、暖色調等等,是說一幅畫中盡管有不同顏色的物體,但我們能感覺到一種基本的整體的色彩傾向。比如說在一幅靜物寫生中,有綠色的桔子、紅色的蘋果、棕色的罐子、白色的盤子、灰色的襯布。在這個組合中,如果灰色襯布的面積比較大,那么往往會影響到它周圍的小物體的顏色,會使整體畫面傾向于灰色調。除此之外,光源的顏色也會影響到畫面的色調。我們在觀察各物體的顏色變化之前應該先瞇著眼睛大體地感受一下整體的色彩傾向,定下畫面的色調,再去表現色彩變化,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整體。
色彩關系的第二個整體關系是冷暖變化。明暗變化中往往會產生冷暖變化。比如亮部偏暖,暗部就會偏冷,反之亦然。還有空間距離也會影響冷暖變化,一般是近暖遠冷。
色彩關系里邊還有一個補色關系。所謂互補色,就是在色相環里面對面的那兩個顏色。比如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等。我們平時留心生活的話會發現物體亮部與暗部的顏色往往會呈現一種互補的關系,在處理畫面時合理運用補色關系會使畫面色彩更加明快、和諧。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純度、明度。我們畫色彩時對色相都比較注意,這里不多講。明度的變化影響到明暗關系,包含在素描關系里。而純度往往是很多同學所忽視的問題。在通常情況下,亮部的純度要高于暗部,近處的純度要高于遠處,這是自然規律。為什么說是通常情況呢,我們觀察高純度背景前的灰色物體,會發現亮部的純度不如暗部高(暗部呈現強烈的背景色)。出于處理畫面的需要,主體物的純度可略高于次要物體。
在畫色彩時,每畫一筆都要同時考慮到色相、純度與明度。否則,明暗對了,色相和純度會錯。色相對了,明暗又錯。改來改去,永無止境。
根據人們畫色彩的習慣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人畫主觀色,也就是理論色。這種人根據平時的經驗,不管對象色彩如何變化,都按一定的規律去搭配。這種畫往往裝飾性比較強,但可能會缺乏表現力。另一種情形是根據自己的觀察,結合理論分析,重實際,重感受。這種方法難度較大,因為有時候要看準色彩是很難的,這就涉及到我們平時所說的色彩感覺。
色彩感覺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也可以培養。方法是多比較,多分析。如果盯住一個地方看,可能一會兒覺得它偏綠,一會兒又覺得它偏紫,一會兒又覺得它偏黃。其實色彩與明暗的道理是一樣的,它也是比較的結果。黃灰色的東西跟純黃的東西比,它肯定不黃,甚至可能會偏紫。這就是為什么黃色物體的暗部往往會偏紫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