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國立音樂與戲劇學院2016年中國區考試招生簡章
學校簡介:
立陶宛音樂與戲劇學院的起源要追溯到1919年,當時著名的音樂家J. Naujalis教授在Kaunas建立了一所音樂學校。1933年更名為Kaunas公立音樂學院。1949年與維爾紐斯公立音樂學校合并成為立陶宛國立音樂學院,學院位于首都維爾紐斯市中心。1952年學院的戲劇藝術系成立,由于該系人才輩出,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1992年由國會正式命名為立陶宛國立音樂與戲劇學院(LAM)。
學院設有交響樂團、室內樂團、管弦樂團、大樂隊、民族樂團Sutartines、3個唱詩班、歌劇和戲劇工作室、音樂學研究院和其附屬的音樂學校等。擁有一流的設施,如:功能齊全的圖書館,網絡視聽中心,國際事務辦公室,戲劇,電影,電子樂工作室,博物館等。
學院為電影電視業培育了許多專業人才,包括電影電視導演、演員、攝影師、管理人員和制片人等。此外,學院還新開設了以管理為導向的學習項目,旨在為演員和電影專業人才提供培訓,學生來自俄羅斯、阿爾巴尼亞、波蘭、土耳其、英國、芬蘭、丹麥、法國、挪威和美國等。其中許多學生畢業后成為世界知名的藝術家,如:David Gering, Saulius Sondeckis, Sergey Larin, and Violeta Urmana.
國際交流:
立陶宛音樂與戲劇學院與歐洲50多個音樂和戲劇學院建立合作項目。1991年起,學院加入了由歐洲委員會建立的SOCRATES/ERASMUS項目,項目包括:各藝術院校師生間的交流,ERASMUS指揮加強課程、國際電影交流。另外,學院還負責實行ECTS歐洲學分轉換制,邀請指揮家Hermanas Perelsteninas、小提琴家Yehudi Menuhin、歌唱家Stasys Baras等大師為名譽教授,并參與課程編制和評估項目。學院每年約有60%的學生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包括國際大師短期培訓班、國際音樂節、各種競賽、討論會以及國際管弦樂、唱詩班會議。
立陶宛音樂與戲劇學院還是AEC(歐洲音樂學院聯合會)、ELIA(歐洲藝術學院聯盟)、ABAM(波羅的海音樂學院協會)、NICA(國際藝術會員網)的會員。所有會員均為提供一流專業教育的世界級藝術學院。
教授簡介:
尤里•卡納維丘斯(Jurgis Karnavičius)教授出生于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一個音樂世家,從孩提時起他就沉浸在濃厚的音樂氛圍中。1980年尤里•卡納維丘斯作為鋼琴獨奏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立陶宛國立音樂與戲劇學院。之后他選擇繼續深造,1980-1983年期間,就讀于俄羅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師從列夫諾莫夫教授。
1978年尤里•卡納維丘斯教授獲得了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辦的錫烏爾廖尼斯國際鋼琴比賽一等獎。1981年在德國茨維考舒曼鋼琴比賽以及1989年奧地利維也納貝多芬鋼琴比賽上都被授予了榮譽證書。1990年,尤里•卡納維丘斯教授獲得了在美國歐柏林舉辦的青年鍵盤樂器藝術家協會比賽一等獎。1991年,他又在意大利圣文森特舉辦的Mavi Marcoz鋼琴比賽獲得了四等獎。
尤里•卡納維丘斯教授可演奏的曲目范圍很廣。從海頓到梅西安,尤精于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和法國作曲家的鋼琴作品。他還曾經在許多歐洲國家、美國、加拿大和韓國成功舉辦過音樂會。
在他活躍的演奏生涯之外,尤里•卡納維丘斯教授現任立陶宛國立音樂與戲劇學院鋼琴系主任,并常年在立陶宛國內外舉辦大師班,與此同時,他還擔任眾多國際音樂大賽評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