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自備稿件:《囚歌》
故事背景
抗戰相持階段,國共兩黨摩擦越來越大,軍事沖突時有發生。新四軍在南方發展壯大,國民黨更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為顧全大局,1941年1月4日夜晚,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9000余人由涇縣云嶺地區出發,經江蘇南部向長江以北轉移。5日,部隊行至茂林地區時,遭到顧祝同以新四軍“違抗中央移防命令,偷襲圍攻國軍第40師”為理由,無預警地將新四軍軍隊包圍和襲擊。雙方火線沖突進行了七天七夜,新四軍因兵力薄弱陷于絕境。全軍約9000人,除約2000人突圍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陣亡。 史稱“皖南事變”。
第一幕
葉挺為解除全軍的困境, 根據中共東南局副書記饒漱石的意見,致書上官云相,表示愿往上官總部協商,下山但被國民黨無理扣留。國民黨高層為爭取葉挺,不斷派人勸降。
時間:1941年1月
地點:安徽寧國 第32集團軍司令部
人物:
葉挺:字希夷,北伐名將,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新四軍軍長
上官云相:字紀青,時任國民黨第32集團軍司令長官,皖南事變的全權指揮官
顧祝同:字墨三,時任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
顧祝同、上官云相、葉挺均是保定六期同學
眾國民黨高層將領
士兵
顧祝同與上官云相等國民黨高層司令部設宴,葉挺被一排國民黨士兵領上前。
上官云相(伸手):“希夷兄大駕光臨,弟在此迎候多時。”
葉挺無視上官,徑直入內,就坐。
顧祝同:“知道希夷兄不喜奢華,我特地備了些家鄉小菜,為兄接風。不成敬意。”
葉挺不理睬。
上官云相:“今天權當是你我同學聚會,弟我先敬兄一杯。”
葉挺先于上官拿起酒杯,獨自斟酒。
上官云相(微笑)“希夷此刻心情,我也理解,但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在座的誰沒打過敗戰?”
顧祝同(微笑):“就是就是,希夷不必介懷。”
葉挺:“誰說不是呢?我記得上官將軍剛發跡的時候,沒少走麥城。可是,那時候可沒人請你吃飯呵。(頓了頓)你們總司令自保定軍校畢業后,追隨軍閥孫傳芳。十年不到便官拜師座,可謂年輕有為。1927年被北伐軍打得潰不成軍。還做了俘虜。不過這小子聰明,在押解途中跑了,撿回一條小命。次年孫傳芳垮臺,他又投靠了蔣委員長,如今圍剿新四軍有功,說不定會升任戰區司令長官。”
上官云相及一眾國民黨將領面面相覷。
顧祝同(笑):“希夷兄,息怒息怒。這次沖突完全是因為新四軍副軍長項英不服從蔣委員長命令,于軍紀軍令不顧,違抗中央移防命令,還偷襲圍攻國軍第40師。我等自衛反擊,實屬無奈。”
葉挺(正視):“新四軍不是國軍嗎?新四軍不是抗日武裝嗎?你們把皖南慘案責任轉嫁到項英身上,轉嫁到共產黨身上。真是卑鄙無恥!”
顧祝同:“共產黨有什么好?希夷兄雖然貴為新四軍軍長,但是新四軍一切事物都由項英說了算,這已成公開的秘密。項英三番五次地與兄作對,各種排擠,使兄難堪,以致三年五辭軍長,兩度負氣出走。我們深感不值。兄何不發表聲明,到國軍中任職。以兄之才,必擔重任。”
葉挺(厲聲):“聲明我早就寫好了,上官云相作為集團軍司令,同室操戈,背信棄義,調集七個師八萬重兵圍剿奉命北移的新四軍。我新四軍被迫自衛,除兩千人突圍,大部分壯烈犧牲,其余被俘。作為新四軍軍長,我現在表示強烈的譴責!”
上官云相(不悅):“希夷兄乃北伐名將,軍事奇才。拳拳報國之心,無人不曉。如今日寇侵華,急需將才。兄即可率國軍奔赴華北前線,成為一番偉業。委座對兄重視無以復加。戰區司令長官,上將軍銜得之易如反掌。”
葉挺:“道不同,不與為伍,我的追求只有真理與光明。我是新四軍軍長,我必須對新四軍負責,你們關押我可以,但必須釋放新四軍被俘官兵。”
顧祝同(面露不悅):“葉挺,你怎么還執迷不悟,做事就不考慮后果?”
葉挺(站起身):“我葉挺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奪!”
顧祝同(大驚失色):“你…”
第二幕
葉挺被俘后關押在江西上饒,囚室既黑暗,又潮濕,冰涼的地上,鋪著幾把發霉的稻草,上面盡是臭蟲和跳蚤,讓他受盡了折磨。入獄后開始蓄發,發誓不獲自由,絕不理發、修面。
時間:1941年3月
地點:江西上饒集中營牢房
人物:葉挺,新四軍軍長
新四軍戰士甲
戰士乙
趙凌波,原新四軍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被俘后叛變投敵
國民黨特務
葉挺蓬頭披發,面色憔悴。在牢房中來回踱步。國民黨特務押解兩名新四軍戰士上前,戰士臉上身上鮮血淋漓,輕輕抽噎著。
葉挺(焦急地):“他們對你們用刑了?”
兩戰士哽咽點頭。
葉挺(怒斥特務):“他們還只是孩子啊!你們也下得去手!”
國民黨特務關上牢門,離去。
葉挺(和藹地):“快坐,到我這兒就不能掉眼淚了。要經受起生死的考驗。”
兩戰士點點頭。
葉挺:“外面的情況怎么樣了?”
戰士甲:“關了好多人,有受傷被俘的,有突圍被抓的。身份全泄露了,國民黨現在到處抓人提審。軍長,項副軍長與周參謀長犧牲了。”
葉挺(難過):“唉!過去項副軍長與我有矛盾,合作不好也不是他的錯。但這次他執意孤行,完全按國民黨頑軍設計的陷阱走,不料鑄成大錯。”
戰士乙:“我在放風時看到第三縱隊司令員張正坤,還有第一縱隊趙凌波也被捕了。”
葉挺:“趙凌波也被捕了,他沒有出去?”
戰士甲(冷笑一聲):“趙處長,他當上集中營戰俘政治教官了,成天跟著國民黨特工人員后面轉,見到新四軍被俘將士,他就做勸降工作。經常被人罵的狗血淋頭,到處碰壁,灰不溜秋,他的日子也不好過!”
葉挺(眉目凝重,怒):“沒有脊梁骨的癩皮狗,新四軍的臉面都被他丟盡了!我早就看出來他不是個好東西!”
戰士乙:“軍長,您別生氣,黃鳴把您的字畫都弄丟了。他恨自己沒用,經常打自己,說對不起軍長。”
葉挺(態度稍緩和):“這不能怪他,怪我自己,我把新四軍幾千人都弄丟了,幾幅字畫算什么,我對不起全軍將士,讓大家受委屈了。”起身做鞠躬狀“我向大家賠罪。”
戰士甲乙(起立):“軍長,我們永遠跟隨您!”
三人齊擁在一起。片刻之后,葉挺獨自在放風處抽著煙,國民黨特務領趙凌波上前。
國民黨特務 :”葉軍長,你的部下來看你了。”
趙凌波:“軍長,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再見到您啊。“
葉挺打量了趙一下,繼續抽煙,煙霧氤氳。
趙凌波(抹了一下鼻頭):“軍長,我是再三向他們抗議,他們才允許我來看您的。”
葉挺(威嚴)問:“你怎么被捕的?”
趙凌波(諂媚地):“我突圍后,流血過多,就被抓了。他們對我用大刑,把我胳膊都被打斷了。但我想到了您,想到了新四軍犧牲的戰友,我是寧死不屈啊!”
葉挺:“我聽說,被捕的同志身份都暴露了。”
趙凌波(不自然):“是啊,我也很納悶。指著遠處的國民黨特務,軍長,他們連我是參謀處處長的身份都知道了,一定有內奸。”
葉挺(哼):“沒有家鬼,送不了家人。你說叛徒究竟是誰?”
趙凌波(神色大變):“軍長,您可千萬別冤枉我啊,我要是做出了半點對不起新四軍的事,我,我天誅地滅!”
葉挺(怒斥):“無恥!你這個叛徒,丟我們新四軍的臉!”
打了趙一耳光,趙踉蹌后退了幾步,又上前去。
趙凌波(哀嚎):“軍長,我是冤枉的,他們叫我做戰俘政治教官,我也是為了曲線救國啊。”
葉挺:“蔣介石派顧祝同,上官云相來勸降,好歹也是我的對手,如今派你你這個沒有脊梁骨的癩皮狗,在我面前搖尾巴,你算什么東西!給我滾!”
操起煙斗就向趙凌波打去,趙凌波倉皇逃竄。
第三幕
皖南事變發生后,蔣介石下令撤銷新四軍番號。中共中央積極營救葉挺等新四軍被俘人員,同時毛澤東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軍長重建新四軍。
時間:1941年3月
地點:陪都重慶,蔣介石官邸
人物:
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
陳誠,字辭修,時任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部長、湖北省主席,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戴笠,字雨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
蔣介石與其親信陳誠,戴笠一并在官邸散步,商量應對皖南事變對策。
戴笠:“這次第三戰區可算是立了大功,消除了校長心頭大患。校長可得好好獎勵。”
蔣介石:“不錯,三戰區相關人員我會通報表揚,嘉獎令稍后發出。”
戴笠:“新四軍身處江南富庶之地,靠近南京,上海。要錢有錢,要糧有糧,日益發展壯大。如今新四軍已除,校長可安枕無憂。”
蔣介石:“共產黨一日不除,我一日不可安寧也。日本人終有一天是會失敗的,但共產黨根基扎深了,到時就麻煩了。所以我一直主張攘外必先安內。”
戴笠:“校長真是良苦用心。現新四軍已撤銷番號,延安方面表示抗議,周恩來在努力爭取民主黨派和國際上的支持。請問校長如何處置葉挺?”
蔣介石:“葉挺現在怎么樣?”
戴笠:“沒有什么異常,就是不修發理面,要求公開審判。”
蔣介石:“哦,那你的意見如何?”
戴笠:“為除后患,秘密裁決最好。”
蔣介石:“那辭修意見如何?”
陳誠:“葉挺乃北伐名將,名聲在外,倘若處決,輿論將對校長不利。何況校長惜才如命。學生吩咐顧祝同叫他發表聲明,許以國軍要職,但一一回絕,甚是頑固。”
蔣介石:“葉挺是個將才,但太天真了。政治就是你死我活的游戲,只有利益和需要,與氣節和人格無關。此人是塊燙手的山芋,殺不得,也放不得。如能歸順,自然最好。長期關在顧祝同那兒也不是辦法。”
陳誠:“葉挺此前提出轉押重慶,校長肯定不同意。但可以以轉押重慶為名,先將他轉移到桂林,完全與世隔絕,消磨他的意志,以觀其效。”
戴笠(嘆服):“陳長官的主意就是好使,此乃萬全之策。”
蔣介石:“那就按辭修的意見辦。杜月笙家里養了一只鷹,剛開始的時候,不吃不喝,很不馴服。他日夜看守,不讓鷹睡覺,這樣過了七天七夜,鷹最終馴服了,他告訴我這叫熬鷹,看誰熬得過誰。他葉挺不理發不修面,蓄胡明志,日子也不能過得太清凈。等時機成熟了,把他轉押到重慶來,我要親自勸降他棄暗投明。”
戴笠:“聞所未聞,校長英明。”
陳誠:”恐怕葉挺不是那么好降服的。“
蔣介石:“慷慨赴死易,從容守節難。平素打仗勇猛,敢于鋌而走險,不算了不起。此刻身陷囹圄,度日如年,我看他葉挺也未能挺得過。”
戴笠(諂媚):“無人能挺得過校長,小小葉挺自然不在話下。”
第四幕
半年多后,蔣介石認為葉挺嘗夠了苦頭可能會被軟化,下令押往重慶。葉挺先被送進“優待室”,后蔣介石當面勸他“悔過”,陳誠還許以戰區副司令長官之職。葉挺斷然拒絕,只要求釋放被囚的新四軍人員。蔣介石惱羞成怒,又把他關入“中美合作所”單獨監禁。
時間:1942年11月
地點:重慶歌樂山紅爐廠中美合作所
人物:葉挺,新四軍軍長
國民黨特務軍官甲
軍官乙
葉挺在集中營里坐著讀著報紙。兩軍官看守。
葉挺:“好啊,日寇日子開始難過了。”
軍官甲(不解)問:“將軍何出此言?”
葉挺:“報紙上說日本人把征兵年限由十九歲改到了十七歲,他們陸軍深陷中國戰場,抽不開身。在中途島日本海軍與美軍作戰大敗,主力航空母艦又損失過半,實力大損。”
軍官乙:“那真是好消息。”
葉挺(遺憾):“可惜啊,我葉挺身陷牢獄,無法為國盡忠效力,反倒做了這六面碰壁居士!”
軍官乙:“將軍多次將自己稱為六面碰壁居士,這是何意?”
葉挺:“你們知道三長兩短嗎?”
軍官甲:“不就是死的意思嘛?”
葉挺:“棺材在入殮前只有三塊長板,兩塊短板,一旦尸體入殮,最后的那塊蓋棺板一釘上,即蓋棺論定。”
軍官乙:“那什么是六面碰壁居士?”
葉挺:“人睡在棺材里,是夾在上下左右前后六塊棺材板里,不是六面碰壁嗎?(唉聲)這里就是一口活棺材!”
軍官甲(苦笑):“將軍又是何苦,只要將軍立即理發修面,發表聲明,與叛軍脫離關系。將軍立即會獲得自由,哪會在這里受苦呢?這里冬天陰暗潮濕,夏天悶熱無比,我們都看著難受。”
葉挺:“新四軍是抗日隊伍,不是叛軍。倘若要我違背良心發表所謂的聲明獲得自由,我寧愿死也不干。就且做了這六面碰壁居士!”
軍官乙:“那將軍有一天獲得自由了,第一件事要什么呢?”
葉挺:“我要第一時間申請加入共產黨!我要去延安!”
是日夜晚,風雨交加。葉挺久久不能寐,沉思許久,拿起毛筆,在牢房墻壁上奮筆疾書,做得《囚歌》一首。
朗誦(深情)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爾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劇完

